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平台不是问题。
关键在于内容。
而对于大多数的社交活动,
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也非常无所谓。
关键在于对方所做的事情
是否有足够有魅力。
自由平等,
对事不对人,
跟着项目走,不是个人崇拜。
追随你的热情,
做你真正热心去做的事情。
创业?
今后博文可能会制作成ZINE和明信片。
还希望有人来捧场。
五月,
是东京紫外线最强的月份。
也是气候最舒服的月份。
也是懒懒散散的月份。
记得离开上一个职场时,
最后的分别,和上司聊了关于“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话题。
转眼,两个月过去。
旅行,
思考,
加入一个创业团队,
工作,
摸索。
就关于“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话题。
现在看来,
是一个非常虚伪的话题。
因为,
你就是现在的你。
已经成为了现在这样的人。
无论你想还是不想,是否能够左右。
与其是聊“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虚伪的话题,
不如聊想要处在什么样的一个状态中。
积极的,
乐观的,
忠实于内心的,
追随于热情的,
崇尚科技的,
尊重文化的…
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没有人设定KPI,没有人评判,没有人加薪减薪…
追求的只是一种状态。
日本媒体和社会在提倡“工作方式革命”,
国内最近也是向“996”工作方式讨伐。
“生活工作平衡”这个词总是在这些话题中出现。
其实我还是挺不屑的。
仿佛工作与生活是对立,
工作劳动与个人生活完全是不同的存在似的。
其实,
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如果你不喜欢,随时可以换。
比和恋人分手还要随意,
比和伴侣离婚还要轻松。
工作和上班也并非一个概念。
工作是一种生产,创作。
从而换取对价报酬。
上班只是履行一种职责,
作为工作的一种呈现方式,
和生产率,创作性无关。
所以有些人也把“上班”当成混日子。
不理解。
程序员怎么知道设计师想什么呀,
设计师也不明白营业员的大脑回路是怎样的一种构造。
就这样,为了一个共同信仰和目标,
组团去天竺之国,求取真经。
路途一定艰难险阻,
患难重重……
才短短的一个月,
感受到了创业最大的阻力和压力,
可能就是人心不齐,
相互理解得不充分。
这是无法用沟通来解决的问题。
这是必然注定。
只有赤裸裸血淋淋的撕扯,
才能让团队整体好起来。
因为,
这不是同好会,也不是过家家。
最终还是,
最适合的事情交给最擅长的人。
是各显神通,还是乌合之众,
走着瞧。
共勉,
我可以成为我自己;
linlinxing
要不要交换一个友链呢?
我觉得这是个天才的提议诶!
看到一张图片,上面是什么花呢,小时候常见的,好像是叫蝴蝶花,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学名。
我也不太清楚诶。
倒是这个季节挺常见的。
心态好的人总是能发现美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