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三年,
我决定再登富士。
很多人说,富士山只要登一次就足够。
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
但对于热爱登山的人来说,富士有四条路线,同样的山,可以分不同的路线登四次。
理论上好像是这样。没毛病。
这次登山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是为了怀念Jia叔。
虽然我们交流不多,但第一次陪同他登富士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后来他回国,直到去世前的不久,还时常发信息问候我的生活。
他的女儿告知我他的去世,让我难过了很久。
我决定,为了Jia叔,无论如何我一定会再走一次我们曾经走过的登山路。
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讲完一个故事。才能解开一个心结。
开头就这么伤感。
再次登富士山的原因之二,是几个月前和Winnie去尾濑徒步时
认识了WAmazing的领队,X先生(下文称Bo哥)。
我被Bo哥的亲和力和人格魅力给迷倒了,诶~
当时随口问了他一句,什么时候登富士山呀!?
结果,他还真策划了这次富士山登山团。想不来都难。
这次团队伙伴里,登山小白很多。
领队是Bo哥和尾濑徒步时也同行的J老师。
有他们领队,很放心。也有一种见到了“老朋友”的亲切。
除了领队,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台湾小哥还算有登山经验。
这次也都是我们第二次登富士山。
我们这次的路线是山梨县一侧,最多人登也是最容易登的吉田路线。
并且,是搭乘巴士从五合目开始登。
这条路线,对于身体素质中等的人而言,应该都不会很难。
况且,我们的团队,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较多。
大家互帮互助,一定不会有什么问题。
富士山对于一般游客的开放,主要是集中在7,8,9月份。
而我们这次的登山,是即将关闭登山窗口期的最后一个周末。
9月份登山,天气较稳定。
但登顶后的气温也较低。
登山的过程,要穿过云层,是天气最不稳定的一段登山路。
这次我也刻意背上了雨衣。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有说有笑。
像极了一次小学生春游。
随着海拔的升高,氧气的稀薄。
加之体力缓缓消耗。
大家都闷不做声地,只看脚下的路了。
当然,但凡人多的团队。
必定会有身体素质的差异。
年强体壮的小哥哥小姐姐们,成了这次的先遣小队。
登山这件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登山哲学。
我喜欢不急不缓的匀速登山。
途中看一看地质地貌,不同海拔的植物,以及看景拍照。
尽可能让这次登山更丰富多彩,更有趣一些。
而不是一味地做机械攀爬运动。
所以,我认为登山是旅行。
而也有人认为登山是运动。
在登山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其实什么也没有想,更不能深入得想。
这不正是一次放空自我的绝佳机会吗?
能认识到这么多不同背景的新朋友。
也是一次难能可贵的社交活动吧。
登山的过程,J老师问我为什么Winnie没有来。
一来我是担心她体力跟不上。
二来我觉得富士山的景色并不算“美得非来不可”。笑
还是和她平地徒步,偶尔露营一下比较适合她。
在2019年的年末,跑完最后一次马拉松之后。
决定以后要开始登山。
马拉松虽然也有马拉松的乐趣。
但挑战过后,
对于我这样「飽き性」(三分热度)的人来说,每次的新奇感都会递减。
谁知道接下来的登山会如何呢?
好在,日本是一个多山且四季分明的国家。
这次是很难厌倦吧。
穿过了云层,一览云海的感觉。
才是真正开始有登山的成就感的时刻。
看夕阳渐渐落下。
暮色降临。
我和小哥哥小姐姐们同在领头小队。
不知道后面的人进展如何。
尤其这次有一位希望完成登富士山心愿的大姐。
体质堪忧。
祝福她能完成心愿的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团队此行都安全。
晚上20:00前后。我们抵达这晚休息的山小屋,八合目的蓬莱馆。
相对第一次登山时的山小屋更宽敞舒适一些。
也许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每个床位都被隔开。
这晚,吃了简餐。但我并没有什么味口。
次日要凌晨一点半出发。
为了能睡得舒服,还是少吃为妙。
用湿巾擦干净了身体。换上干爽的睡衣。
刷牙睡觉,恢复体力。
像极了一个需要急速充电的充电宝。
而事实上,这夜睡得并不安稳。
也许是人多的缘故,夜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我像是在梦中被闷醒。
午夜零点出去上厕所透气。就再也没有睡着。
山小屋外已经是满满的夜爬登山客。
接续下一篇博文
看的我也想去爬山了呢!
你镜头下的世界真的太美好了!
说多了会被他人扣上帽子,但你帖子里的描述真是我理想中的管理模式,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有安全保障的救助措施(保险自买风险自担)、舒适的山顶驿站。反观我爬的山,大多写着“禁止非法穿越”或“林区防火,禁止入内”。
登山毕竟还是一项有风险的运动的。
可能很多时候,我没把登山作为“旅游”吧。
就是一项运动,需要相关的知识,装备和训练。以及做这项运动时需要遵守的规则(不能带走或带来任何动植物,不能丢弃垃圾之类的基本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