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跨年

按照惯例,这年过年又将要去名古屋
在老友老郭家里一起跨年。
这仿佛成了我们过年的传统。
别人都是提着礼品回家,我们则是会见老友。

过年,是一种形式。
跑东跑西,花时间花金钱花精力。不如在家躺平了更舒服。
想见的人,还必须是要见的。
海外生活久了,对于“家”的感觉更淡了一些吧,
生活的地方就是家,和重要的人聚在一起,就是家。

文明的人类,对于特殊日子的特殊行为,或许可以被为“祭奠”,“祭奠”之后才会被共识为“节日”。
我还是很喜欢日语中,「お祭り」(OMATSURI)这个很接近原始文明的词语。

年前,我和日本人同事开玩笑说:
今年过年我要“”名古屋了。
就仿佛,我本就是土生土长的名古屋人。

年末年初,也是老郭民宿生意最繁忙的时候。
每年帮他打扫民宿也是过年的体验项目之一。
和老郭闷头换被罩,枕套,听着法国电子乐,有一搭没一搭闲聊,也是一种乐趣。
更是一种默契。
对于老郭来说,这也许是“日常”。但我更珍惜我们在一起的这种“非日常”的感觉。

其实2022年,我们见面机会还是挺多的。
自从老郭博士毕业以后,相对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多了起来。
忙归忙,但也可以自由调整。
并非我这样的上班族,给人打工,只能期盼周末或假期。
即便混得“高级打工人”,也是给人打工而已。

小孩子成长得真快。弥酱已经会自己走路了,还会翻冰箱……
自从弥酱出生之后,家里的三只猫都失宠了。
比去年消瘦了许些。
可怜可怜。

据说猫咪也会抑郁。
小孩子要和猫咪分开房间睡觉。
以往主人都是抱着猫咪睡,现在猫咪上床的资格都没有了。

有时在想:
是不是有了自动铲屎器和自动投食机之后,猫咪和人的关系会渐渐疏远呢?
更像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毫无相干的两个物种。
人类的生活自动化,随之而来作为宠物的生活也自动化。
无缘社会”不仅仅渗透于当代人类的都市生活,也体现在了人与宠物之间。

今年的晚餐依旧丰盛。
在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火锅就是最好的选择。
众口难调时,一个鸳鸯锅就能统一对锅底的不同分歧。
对于我们大众,永远不能接受只有“唯一的选项“。
给我们知道仍有二选一的机会时,则一切都会被掌控。
因为我们忘了,还有第三,第四或更多的选项。

元旦这天,睡到自然醒。
自然醒,才是最自然的醒(废话)。
非自然醒,只是被迫劳作而不得不醒。才是我们偷食禁果的惩罚。
才是“活着就要劳动”的根源。

这天宿醉,大家希望我能多睡,谁也没有叫醒我。
此时,老郭已经去往了清扫民宿的路上。
天呢,“活着就要劳动”。

和往年一样。年末年初的老郭打扫民宿。
Winnie在撸猫撸娃。
大宝追着娃擦口水。
我?我烧菜做饭,喝酒吹牛。

醒后,我和Winnie冒着名古屋干冷的风,
在老郭家附近公园,攀爬了这年来的第一座高峰。
カラス山,海拔72.6米。
天呢,还没个浪高呢~

这个光景很奇怪。
Winnie和老郭(我女盆和我哥们儿,齐心合力地给我哥们儿的儿子换尿布)
然后我在旁边喝酒按快门。
和气蔼蔼,又不知道怎么给外人解释。呃~
娃开心就好。

正月初二这天,
我和Winnie终于决定,去名古屋著名的东山动物园植物园,走走看看。
这也是每年来名古屋,都没遗忘的项目之一。

但是,悲剧发生了~

进门的纪念馆里,珍藏了一具大象骨架。
原来这只大象,就是四年前,我第一和老郭来看大象的那只大象的骨骸。
不得不感叹时光。
时光啊时光,我失去了多少亲人讷,我失去了多少在乎的人讷,
心如窗户纸,一捅就破,
想珍惜得太多,又无奈狂风不止……

与你初会,你真是一头体格健壮,形态优雅,又饱含智慧的亚洲象。
第二次相见,你依旧是一头骨骸坚挺,姿态高贵,又承载历史的亚洲象。
后知后觉,感慨万千。

接下来,我们访问了喜感万分的长颈鹿,睡眼惺忪的考拉,无肉不欢的狮子,无所事事的黑熊……
大家都说:冷!

既然这么冷。人比动物多。
我和Winnie去了更中的意植物园。
如同我们家养植物一样,植物园永远少不了光,温度和湿度。

所以,我们家得出的结论是:
要想植物养得好,电费一定没得少。

寒冷的冬日,瞬间进入高温度高湿度的暖房,
镜头瞬间结雾,随手按下的快门,也朦朦胧胧,仿佛另有一番意境。

是什么让我们对养植物这么执着?
也许恰恰相反。
只是这些植物养我们。

我们生活工作在东京,
这个立体的“水泥钢筋盒子”,包裹着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
本性出发,我们渴望绿树成荫,溪水潺潺。
它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治愈。
越是稀缺,越是可贵。

所以我宁愿盯着斑马的屁股看半小时,
也不愿看山手线电车头一分钟。

这是我2023年,年末年初,
于我好友老郭名古屋家中所思所考。
有点碎,但正如这年的饺子馅儿,好消化。
顺其自然地,做个知性有趣的人吧。

2条评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